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天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形成五大成效
津云新闻讯:8月15日,我国将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。根据全市生态日活动安排,8月14日,天津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生态环境局、市规划资源局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,召开了天津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孙文秀介绍天津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情况。
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初步形成
【资料图】
据孙文秀介绍,本市积极打造“三区两带中屏障”的生态空间格局,建设世界级“生态屏障、津沽绿谷”。“三区”是指北部盘山-于桥水库-环秀湖生态建设保护区、中部七里海-大黄堡-北三河生态湿地保护区、南部团泊洼-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;“两带”是指西部生态防护林带和东部国际蓝色海湾带;“中屏障”是指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。实施山区重点公益林管护和封山育林,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,森林蓄积量384.97万立方米。全面加强七里海、大黄堡、北大港、团泊4个湿地保护和修复,加快推进退耕还湿、生态补水等工程,年内完成生态补水2.8亿立方米,生态修复3万亩。实施“蓝色海湾”修复整治,天津滨海新区(汉沽区域)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72.4%,中新天津生态城临海新城北堤生态廊道工程顺利推进。坚持留白、留绿、留璞,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加快推进“871”重大生态建设工程。加快绿色生态屏障建设,完成植树造林421亩,提升改造907亩。
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步推进
天津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交通运输结构,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在65%左右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%以上、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.1%。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,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5.7%;实施国家绿色制造重大工程项目6项,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154家;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0.8%。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,打造小站稻全产业链,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3.46万亩;认定“津农精品”农业品牌212个;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0个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,560家单位通过市、国家两级节约型机关验收,1170个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,14家商场获评绿色商场,全市城镇新建建筑中,绿色建筑占比超过80%。
全面节约战略有效实施
据了解,天津不断完善节能管理制度,制定《关于做好用能保障推动绿色发展的十项措施》,落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政策,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。建立高耗能、高排放项目管理台账,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,形成12个行业、17家企业、31套生产装置的能效清单。实施重点节能工程,202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7%,超“十四五”节能进度目标0.9个百分点。统筹配置外调水、地表水、地下水、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等水源可利用量,保障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需求,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至20.57立方米/万元。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和举措,推广产业用地长期租赁、先租后让、弹性年期及出让制度。目前,我市已以先租后让、弹性年期方式供应土地17宗、土地面积176.9公顷,全市建设用地产出率累计提高11%。
碳达峰碳中和稳妥推进
天津成立市委书记、市长任双组长的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,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“双碳”地方性法规——《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》,市政府制定《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》,明确碳达峰工作的时间表、路线图和施工图。印发《2023年度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》,提出38个方面100项重点任务,立体化、清单化推进各领域年度“双碳”工作落实。按照可复制可推广要求,评选低碳零碳应用场景28个。4个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,获得资金8490万元。加快绿色金融创新,发布全国首个省级ESG评价指南,首笔“蓝色债券”、首单“碳中和”资产支持票据创新产品和服务相继落地,全市绿色贷款余额5314.28亿元,占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.13%,今年以来累计向28个项目发放碳减排支持贷款16.7亿元,带动年度碳减排量约76.3万吨。
生态产品价值逐步体现
本市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,在全国率先搭建了集要素整合、要素流转、要素资本化于一体的农村产权交易三级市场服务体系,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15套,其中蓟州区官庄镇2处闲置宅基地通过公开挂牌,吸引社会资本摘牌用于建设精品民宿,生态价值增值率35.09%。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,打造品牌农产品对外展示平台,组织企业参加“网上年货节”、第四届“双品网购节暨非洲好物节”,累计实现网络销售2.3亿元。推动林下经济发展,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51.92万亩,产值4.83亿元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,培育打造一批田园、民俗、文创、康养等为主题的特色民宿、精品民宿,推出3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,全年休闲农业累计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,综合收入30.3亿元。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。加强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管理,实现全市10个涉农区镇(街)村全覆盖,2022年完成林权交易259笔,成交金额9091.91万元,为农民增收667.68万元。
“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。”孙文秀表示,本市以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为抓手,建立健全政策机制、加强统筹协调、强化督查考核,持续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修复、碳达峰碳中和,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。(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)